【Trick or Treat】
#保育教育
雖然萬聖節已經過去了一週左右
但秉持著亡羊補牢的精神
還是來談談動物園可以利用萬聖節來做什麼
然而今年的海嘯Zoolloween
因為我忘記去教育中心所以沒拍到照片
只好就著手邊有的2015年照片來發揮
那年
乘著金門水獺的風潮
包括認養人回娘家的「淺山三寶」活動在內
動物園積極推展有關淺山生態的教育普及
期待民眾能對這些生活在我們週遭的動物有多一些的關注
通過了解動物的現有處境
萌發出保育意識
萬聖節做為西洋的鬼節
對於各路冤死的野生動物而言
更是個不容錯過的發聲好機會
因此
順應著節日氛圍
動物園為保育廊道內的物種設計了一系列有關人獸衝突的展板
讓遊客在欣賞這些美麗物種的同時
思考人類對牠們造成的威脅
回程時經過國道、快速道路
父母要是開快車、不注意路況
說不定還會被小孩數落
不得不贊嘆
園方的創意與付出令人激賞
恰如其分的利用節日元素和主題
將殺戮、死亡通過萬聖節鬼魂形像表達出來
合理地運用引導至動物保護的信息
卻又不會因太過殘酷造成孩童心理陰影
充分發揮萬聖節在保育教育方面的潛力
單憑這點
就比僅僅給動物幾個南瓜做豐富化
這樣形式上的應付來得高級!
動物園的教育不是閉門造車
它必須順應遊客的意識、需求做出調整、變化
若只是一味的向遊客灌輸自己認為重要的訊息
別說吸收了
更可能的是導致大量文字帶來混淆
從遊客的角度出發
不錯過節日、風潮等外在助力
讓遊客在自願的情況下吸收簡單的相關知識
等到哪天意識提升了
或許我們該要操心的就不是遊客看不看牌
這樣淺薄的問題
而是動物園若停下腳步
馬上就會被遊客追趕上的這種
令人興奮的緊張感